在我国中、东部地区大力发展渔光一体,既可就地并网,减少电能输送带来的损耗,又具有发展渔光一体的广阔水面资源。
为了实现技术突破,需要使用特殊材料,或者设计新的工艺流程,创新在带来竞争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难以预期的副作用,比如产品性能问题,或者造成业务中断等。保险解决方案专注解决太阳能企业所面临的既有和潜在的风险。
我通过案例分享,对上述的风险点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分析,并通过风险管控和风险转移的手段使得企业得以长期稳定的发展。稳定性,专业性和行业经验常常被认为是区别经纪人和承保人好坏的标准,风险管理理念是积累深度的行业经验,与我们的被保险人合作,寻找低本高效的保险方案,满足并超越被保险人的期望。来自质量、法律、监管和货币的风险,可能连同文化差异一起出现。那么,投资光伏系统,从投资人、银行的视角将面临哪些风险,又该如何规避呢?从风险的角度上来看,信用风险是无法规避的,经济风险我们可以通过一定风险管理手段来加以处理和解决。25年期产品质量保证保险所谓产品质量保证保险,是指承保制造商、销售商或修理商因制造、销售或修理的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而造成的致使使用者遭受的如修理、重新购置等经济损失赔偿责任的保险。
自然灾害:指雷击、暴雨、洪水、暴风、龙卷风、冰雹、台风、飓风、沙尘暴、暴雪、冰凌、突发性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突然下陷下沉及其他人力不可抗拒的破坏力强大的自然现象。产品-完工责任保险承保生产商因产品设计或制造缺陷造成使用人遭受身体伤害或财产损失所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这些政策文件规定了从项目初始投资补贴、税费贷款优惠、项目用地安排等各方面政策,对光伏产业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和保障作用。
中国是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75%以上的国土,尤其是青藏高原地区、西北地区、云南、海南,光照更加充沛。尽管近年来中国光伏发电成本已有所下降,但仍在0.7-0.8元/千瓦时左右,约是国内大部分地区煤电标杆上网电价(0.38元/千瓦时)的两倍。因此,进一步增强政策的协调性和有效性是今后中国完善光伏产业激励政策需要解决好的重要问题。下面是几个地区的具体规定。
美国经济学家弥尔顿弗里德曼曾指出,价格的功能在于传递信息,激励资源使用者以这种信息为向导,激励资源所有者的行为依从这种信息。2005年2月中国颁布《可再生能源法》,为可再生能源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
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2014年中国碳排放占据全球总碳排放量的29%。光伏产业政策中最受关注、也是最核心的内容是光伏补贴政策。中国的光伏技术近年来有很大提升,但在一些方面如高效节能的多晶硅制备技术、太阳能电池工艺技术等,还存在一定差距。累计装机容量排名前三的分别为甘肃省、青海省和新疆自治区,三省装机总量超全国总量的60%。
中国光伏产业激励政策内容为鼓励和扶持光伏产业的发展,中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因此,加强技术研发是中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显然,如果没有光伏电价补贴,光伏发电就是去了投资吸引力。更使得重视的是,目前光伏发电技术在国际上仍处于较快的技术变革期,有些技术如薄膜电池制备技术在处在初期发展阶段。
可以预料,不论是中央部门还是地方政府,都会在这方面做出重大努力。20世纪90年代后,光伏发电快速发展。
中国传统能源发电仍占主要份额,近70%的能源来自煤炭火力发电。温州市规定,对2014年新建成并网发电的光伏发电项目,给予0.2元/kWh的补贴。
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高出当地脱硫煤炭机组标杆上网电价的部分,由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予以支付。单个项目的年度奖励金额不超过5000万元。其中,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自用有余上网的电量,由电网企业按照当地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收购。将进一步增强政策的协调性和有效性目前中国的光伏产业政策的内容虽然已形成体系化的特点,但政策的协调性和有效性还存在明显不足。可以看出,中国当前光伏产业激励政策具有两方面重要特征:一是形成了包括国家基础规定和地方补充规定相结合的政策体系,既反映了国家的原则要求,也照顾了各地的实际,源于贯彻实行和调动地方积极性。1980年全球发电总量3006亿千瓦时,2014年达到54638亿千瓦时,增长了17倍。
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光伏设备生产国。在国家补贴的基础上,实行两种补贴模式:一种是初始投资补贴,一种是度电补贴。
产业的发展与政策的推动密切相关。向光伏技术研发倾斜将成为激励政策调整的重点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可能遭遇的一个重大风险是技术变革。
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对能源的巨大需求。2007年6月,中国政府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7年9月,又发布了《中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将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纳入其中。
根据中国国家规划,到2020年,全国将实现累计100GW的光伏装机容量,年发电量将达到1300亿千瓦时。2015-2017年投产的项目根据成本变化调整。光伏产业属于新兴产业,与煤炭发电等能源生产相比,技术尚不够成熟,这是成本相对较高的主要原因。(一)国家补贴标准光伏电站将全国划分为三类太阳能资源区,年等效利用小时数大于1600小事为一类资源区,年等效利用小时数在1400-1600小时之间为二类资源区,年等效利用小时数在1200-1400小时之间为三类资源区,实行不同的光伏标杆上网电价。
分布式光伏、并网容量排名前三的分别为浙江、广东和河北省,占全国并网总量的40%。规定在2015年前,对光伏发电实行增值税及征即返50%的政策。
浙江省式太阳能资源不够充沛,属于三类资源区,但光伏补贴力度较大。中国光伏产业激励政策的发展趋势如何,这是业内和有关方面关心的一个问题。
同时,各省、市地方政府,依据中央部门的政策精神,出台了关于光伏产业的地方性政策文件。对2014年投产的光伏发电项目(含自发自用和上网电量)省里给予0.2元/kWh的补贴,补贴10年。
如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公司负责人介绍,由于补贴发放滞后等原因,相当于增加电站的资金成本近7000万元,导致电站投资回报率减少20%。这些文件包括:2007年9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十一五规划》,2008年3月,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2009年7月,财政部、科技部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2012年2月,国家工业信息化部正式下发《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2年9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的通知》,2013年8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等等。目前中国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都缺乏连续的光伏技术研发投入计划,专门用于技术研究的资金明显不足。因此,进一步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是必然的选择。
包括中国政府在内的各国政府都不可能无休止地对光伏发电实行补贴。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而且能量巨大、安全无污染,是人类的理想能源。
光伏年发电量从2013年的90亿千瓦时增至250亿千瓦时,增长178%。二是政策内容涵盖了从初始投资补贴到光伏电站补贴、分布式光伏补贴、税收优惠、配套服务等各项内容,是一种组合式的政策激励,对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系统的政策支持。
中国光伏产业激励政策前景中国政府已经郑重作出承诺,到2030年本国温室气体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早于该时间做到。到2006年,世界上已建成10多座兆瓦级光伏发电系统。